哈尔滨日报记者 罗彦坤
花开满山坡,产业红似火。6 月的通河县铧子山寒地玫瑰庄园,迎来了一年中最美时节。漫山遍野的玫瑰花争奇斗艳,只不过,在产业链条上,这每一朵玫瑰花都可能转化成一滴精油、一份馅料或一颗糖果 …… 青山绿水掩映的靓丽风景,经过 " 农头工尾 " 谋划,正绽放出产业新图景。
" 鲜花事业 " 美了乡村,富了乡亲指着漫山盛开的 300 亩玫瑰 " 花海 ",通河县铧子山寒地玫瑰庄园负责人丁连生告诉记者,这些都是耐寒玫瑰,根据花型、花色可分为七八种,香型包括清香、浓香、大马士革等多种。" 哈尔滨西站 " 门前的玫瑰花圃,就是这里产的苗木。近几年," 鲜花事业 " 不但扮靓了乡村,更让乡亲们实实在在富了起来。
如果说苗木是寒地玫瑰的第一重收益,盛开的鲜花则是第二个,也是最大一块收益。位于铧子山脚下的长兴村,最先凭借寒地玫瑰富了起来。几年前,全村推广寒地玫瑰花种植,企业免费为村民提供树苗,助力庭院经济发展,还有专人定期上门回收鲜花,按斤算钱。玫瑰花一茬接着一茬,从 6 月一直开到 10 月底,农家院收入不断,乡亲们的幸福生活如花般绽放。年近六旬的李宝全曾是铧子山林场的一名伐木工,林场停伐后,他放下油锯、拿起花锄,当上了花农。如今,他的工作就是每天一早提着筐上山摘花,再送往车间。" 漫山满眼都是玫瑰花,清晨踏着露珠干活儿,浑身的汗都是香的,比喷多少香水都强,干一天活儿也不觉得累。" 对于这份工作,李宝全表示很满意。" 农头工尾 " 敲开市场大门带着露珠摘下的寒地玫瑰花," 第一时间 " 送到庄园的生产车间,完成就地加工,实现附加值提升。
丁连生告诉记者,满山寒地玫瑰中开得最艳的叫 " 玫丽 2 号 ",是通过生物基因工程,将法国玫瑰与中国传统月季结合孕育出的 " 混血儿 ",这种花的 " 花魁 " 曾在 2019 北京世园会上摘得特等奖,一盆花被客商叫价 2 万元都没卖。如今,这株 " 花魁 " 仍是庄园的 " 镇庄之宝 ",单株年开花量达 110 朵以上,抗逆性、抗病性、抗寒性优良,是国内耐寒玫瑰珍稀品种,能在 -43 ℃的户外安全越冬,不仅花期长,还能提取玫瑰纯露、玫瑰花精油,具有补水、保湿、延缓衰老的效用。
3 年前,通河县铧子山寒地玫瑰庄园引进了一条萃取深加工生产线,让寒地玫瑰花的身价大幅提升。在生产车间里,寒地玫瑰花通过蒸馏、萃取华丽转身,一筐鲜花变成 200 毫升一小瓶的纯露、精油,长兴村 " 一村一品 " 声名鹊起。同时,寒地玫瑰花还被制成玫瑰花皂,一块皂正好用花 99 朵,花香怡人。多家化妆品公司主动找上门,洽谈订货事宜,为乡村振兴产业打开了广阔的市场。近年来,通河县致力于 AAAA 景区铧子山的全面建设,依托杜鹃节、登山节等大型活动,打造了集寒地玫瑰花卉园区、旅游景区、工业园区于一体的产业模式,一朵玫瑰花从基因组培、育苗扩繁,到深加工不断完成延链增链,在 " 农头工尾 " 的助力下形成一条现代化产业链。
专利 " 年干粮 " 践行大食物观
" 一个包,两朵花,再加十克红豆沙。" 从去年年底开始,通河县铧子山寒地玫瑰花庄园凭借发明专利技术,推出了 " 年干粮 " ——玫瑰花豆沙包,一入市场便迅速蹿红。通过践行大食物观,鲜花变成了食材,寒地玫瑰驶入又一片 " 蓝海 "。
夏季的鲜花,采摘下来,经过半年发酵,再拌上蜂蜜,就成了绝佳的馅料,与 " 通河糯米 " 搭配,不仅加工成玫瑰花豆沙包,还研发了玫瑰花油炸糕。充分发酵的馅料,淡雅沁鼻的香气经久不散,受到市场广泛好评。同时,寒地玫瑰花还与通河大榛子组合,制作成榛子玫瑰花软糖、榛子玫瑰花巧克力。在稻米和大果榛子两大县域支柱产业的带动下,通河寒地玫瑰花高调进军绿色食品领域,收获了可观的效益。
如今,通河县寒地玫瑰花庄园已有 300 亩寒地玫瑰种植基地,6000 平方米育苗温室大棚,以及一个掌握着先进组培育苗技术的实验室。通河 " 寒地玫瑰 " 乘着产业的东风,成为助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张靓丽 " 名片 "。编辑 于赛楠值班主编 张颖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