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400-915-1135

找准定位 加快建设“融媒体”传递大同“好声音”(大同官方)大同网站建设,

大庆网讯(王琬琰 大庆日报记者赵龙)“电视、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同时刊播视频、消息、图片,我们获取新闻资讯变得更容易、更便捷啦。”前不久闭幕的大同区全民健身运动会,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传播方式,速度快捷、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让群众全面参与并了解了大会盛况,赢得了广泛赞誉。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近年来,大同区积极推进区级媒体融合发展,着力探索打破新旧媒体之间的壁垒,注重整合媒体资源,提升引导能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建设“融媒体”,传递大同“好声音”。

合而为一,媒体资源活起来优起来

合而为一,融会贯通。去年12月,大同区整合原新闻中心、信息中心和《今日大同》报社,成立大同区新闻传媒中心,实现对网站、电视、报纸等区属媒体的机构融合,有效盘活且优化配置了媒体资源。

融合后的新闻传媒中心,设置全媒体记者部、编辑部,对新闻的采集、编辑采取“整体统筹,整体调配”的模式,实现了“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呈现、全媒传播”,既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手段,又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同时,创办“福地大同”微信公众号,建立起高效快速的信息发布平台,更加迎合了群众尤其是年轻人的信息获取途径,扩大了受众群体。

新闻传媒中心很快有了“用武之地”。在大同区全民健身运动会和庆祝建区四十周年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中,该中心整体策划、全员参与、全媒报道,让群众享受到了不同渠道传播、不同形式呈现的全新体验。

找准定位,新闻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区级融媒体中心需要“融”“合”双管齐下,既要“上接天线”——及时准确有效传递党和国家声音,

也要“下接地气”——以实用化的生活服务内容增强用户黏度和活跃度。

大同区新闻传媒中心将连通上下的节点,落到了乡村振兴战略上。在大同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新闻传媒中心承担着政策解读的窗口、农技交流的平台、经验推广的平台、文化兴盛的载体四大主要功能。结合各媒介传播特点和群众喜好,新闻传媒中心分别确定了各媒体的定位,即电视抓“鲜活”、网站和公众号抢“时效”、报纸做“深度”。

围绕大同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区电视台策划、跟进报道百余期,对各项事业发展作了全面鲜活的报道;网站方面,开设相关专栏,快速传递区内政情民情,成为了党委政府的“传声筒”和群众的“发声器”;《今日大同》报纸每月两刊,对每篇报道精雕细琢,更加深入挖掘新闻内涵;“福地大同”微信公众号开辟了“脱贫攻坚在行动”“乡村振兴这样干”“百日会战进行时”等专栏,营造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调兵选将,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

随着新闻传媒中心的融合发展,人才问题凸显。大同区先后通过选调、招考等方式,引进了记者、编辑、制作、网站维护等精兵强将,有效破解了人手不足、人才短缺的困局。

人才引进来,更要留得住、用得好。新闻传媒中心特别制定了培养计划,把每周四定为培训日,由记者、编辑、制作等部门互相分享心得,锤炼采编技能;与省电视台“联姻”,定期将员工送至省电视台开眼界、学技能,提升业务能力。

此外,新闻传媒中心要求每名记者,通过相互学习,不仅能为电视供稿,还能为网站、报纸供稿,不仅能专业使用摄像机,还能使用照相机,并实现独立制作采录的新闻,练成“多面手”,为更好地打造全媒体传播打下坚实基础。

新址落成,区级“传媒巨舰”扬帆起航

今年初,大同区新闻传媒中心新址落成,占地3000平方米,总投资约500万元,区级“传媒巨舰”扬帆起航。

“中心由编辑部、记者部、网站运营部、《今日大同》报纸部、运营管理部等5个部门构成,配备了大型摇臂、航拍设备、手持云台、直播切换系统、高端虚拟演播室等先进媒体设备,还有专门的演播厅、会议室供活动举办。”据新闻传媒中心主任佟庆会介绍,中心搭配的先进软硬件设施,具有融合度高、开放性强、扩展性好等特点,可实现采编流程再造、生产方式变革,能极大提升新闻生产效率和传播速度。

佟庆会表示,融媒体中心将助推全区“报台网微端”深度融合,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进一步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更好地传递大同“好声音”。

您的项目需求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