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2015年大放异彩,成为2015年十大流行语中排名第二,可见其火热程度。从两会到各项政策实施,它的到来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在此影响下,给处于转型求变的酒店行业带来一片春色。
在互联网还没有出现之前,酒店行业存在着各类问题。比如说,价格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管理滞后等等,使得整个行业陷入了困境之中。很多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酒店宾客如云,有的酒店却是门可罗雀。这种极大的不平衡,造成了一些酒店入住率低下,因而形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
“互联网+”是酒店发展唯一出路
什么是互联网+酒店?互联网时代的酒店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借助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工具,改近传统酒店存在的问题,通过去中介化、去渠道化及标准化,优化并整合酒店产业链,颠覆传统酒店的用户体验,让酒店服务变得人性化,性价比更高。
为了解决传统酒店存在的问题,酒店行业进行过无数次的探索。最终,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酒店团购、在线酒店预订等新的服务模式方面实现了突破。这些模式给酒店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尤其是在线旅游的兴起,让在线酒店预订成为了一个热门。一些旅行团或个人,多采用这一方式来预订酒店。除了方便快捷之外,还享受到超质服务。
据有关数据统计,2015年在线酒店市场间夜量预计达4.1亿,交易规模达821.9亿元,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预计2018年在线酒店市场间夜量将达到7.4亿,交易规模将超过1500亿。从这些数据不难发现,我国在线酒店行业已经进入快速成长期。
互联网+酒店,说通俗点,就是为了占领客人的心智,提供旅行服务拓展线上的营销渠道。如果往前推溯十多年,为酒店业这个以线下体验为核心的行业,寻找线上突破点恐怕还只是天方夜谭。但是现在,我们看到,不少大中型连锁品牌在通过招纳相关人才,组建专业团队来布局“互联网+”,就连一些单体酒店也在寻找简单的“互联网+”模式,也就说,酒店业已经迎来了“全民互联网+”时代。
前不久在“2015中国IT领袖峰会”上,企业家们认为,未来是DT时代,IT领袖峰会未来会改名为DT领袖峰会,DT时代是以服务大众、激发生产力为特征的综合性技术。因此,DT对于酒店行业来说,即是机遇也是挑战。一位企业家在峰会发言中指出,在任何一个细分的行业里面,谁能够率先把握,像电气化革命一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互联网化的能力,谁就能占得先机。他认为这里面可以诞生出很多全新的商业模式。可以预测,中国酒店的未来,包括数据处理、综合处理、语音识别、商业智能软件等在内的线下数据采集整合,将成为酒店企业下一步发展重点。
近两年,不少酒店企业都在探索着互联网+模式的新出路,因为在酒店行业,“互联网+”标志着品牌的发展潜力。因此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酒店企业的未来是属于互联科技的,只有找到的与互联科技无缝接驳的道路,才能真正为酒店发展找到一条康庄大道。
互联网+”催生行业创新变革
过去的PC时代,线上、线下相互分离割裂,客人需要的各种酒店服务,要么登录PC端网站查询,要么拨打前台电话,除了麻烦费时,体验也局促受限。随着移动支付、二维码、大数据、O2O、LBS等技术革新的相继诞生与推广,酒店业得以对内、对外双向打通IT体系,实现多方互联。不少酒店企业在互联网+领域显示出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趋势。有的推出微信开房门的卖点;有的提出打造本地化生活服务营销平台;有的新增了IU互联网酒店,重点发力APP,将自己定位为综合酒店和旅行消费的服务平台。某星级酒店还建立起“云酒店”系统,其概念特点是:“轻”、“连”、“聚”。
所谓“轻”,即是轻入口。酒店官方APP存在下载耗时、耗流量、占内存、易被删除等缺点,该酒店重视使用大平台进行合作,让预订和服务入口尽量轻便、直接。客人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卡包、微信连WIFI、支付宝服务窗、百度直达号和手机官网等各个途径,都可以轻松实现酒店查询和预订,方便不同客户的手机使用习惯;“轻”代表着服务的去中心化。因为轻,反应更快速。酒店微信服务号能实现与整个酒店生态链的IT系统和关键职能岗位的联通。无论入住客人是否在酒店里,只要在微信号上用语音或文字“发号施令”,例如发出“晚点退房”、“打扫房间”等,云端就能实时运算,将信息推送给对应的系统或者服务人员,判断其订单状态并做出服务响应。这种P2P式的响应模式去除了繁琐的中转流程,实现了快速又高效。
此外,“云酒店”的“连”则是将酒店结合自身与某大数据平台发挥各自优势,所决定的发力方向。这个“云酒店”依靠几大数据平台的连接,逐步将运作从现在的大数据存储、大数据挖掘分析,提升到大数据预测的层面。一方面,通过打通内部数据库和客人在线评论等数据共同构建起了酒店自有的“私有云”;另一方面,通过和国内专业网站大数据库的合作,以及连接外部大数据平台,汇集“公有云”数据;再通过微信企业号打通酒店生态链:会员、总部、IT系统、加盟连锁店、供应商等,形成“扩展云”。三云合一后,该企业逐步形成自己云端的“智慧大脑”。当会员在移动终端进行消费时,移动平台便可根据“私有云”、“公有云”以及“扩展云”的三方历史数据,结合大数据形成的会员画像、会员多标签化,发掘会员的潜在需求,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而后者,实质上由更多可供选择的产品与服务所构成,这也就意味着以酒店为体验平台,连接起更多的商家、品牌与消费者。
“云酒店”系统建立后,一方面让内部的信息数据高效流通,提升服务和反应速度;另一方面,也让客人获得更加直接方便的服务,提升体验感。
做足线下体验依然是硬道理
虽然“互联网+酒店”这个词汇已经火热到家喻户晓,很多酒店企业还没有真正领会“互联网+酒店”的意义。从总结一些成功经验看,“互联网+”事实上是“互联网+传统酒店业”,这就意味着,在“互联网+”时代,对于传统酒店体验的追求仍然不能丢。在消费者中间拥有好口碑的一些星级酒店品牌和连锁酒店品牌也在积极布局互联网+,如果因为对于互联网+新模式的追求而忽略了酒店的线下体验,那将是本末倒置。一句话便道出了互联网+与传统体验之间的角色定位,也就是说,如今的酒店业,做足线下体验依然是发展的硬道理。
互联网+,落实在具体实处,各个酒店品牌的表现不一。有的酒店自主开发了众购O2O平台等,与酒店形成了全新的生态产业链条,而O2O平台上的主要产品正是在线下受到消费者推崇的包括“甜梦之枕”在内的一些助眠产品。据了解,有些酒店近几年对助眠科技颇有研究,相继推出了以五感深眠空间与九大助眠系统为主的全系列助眠服务,也因此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好睡酒店”。如今通过互联网+模式的推进,酒店宾客外的普通消费者也开始可以去这类酒店享受极致深眠体验。
做好线下体验,再开启线上服务,这类酒店推行线下体验为主,线上服务为辅的互联网+模式是为当前的主流。
正如上述所说,在酒店业消费者更注重的依然是线下体验,为宾客提供超值的入住体验依然是酒店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酒店线上服务可以为企业寻找新的价值增长点,但绝对不是盈利的主要来源。所以,实体酒店的服务,宾客的实际体验依然是发展的重中之重。
比如,对于“五星体验、二星消费”的坚持,致力于为消费者打造一个性价比超高的商务酒店;再比如制定一系列的包括:3秒出热水标准、花洒与水压舒适度标准、中小视频会议系统标准、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与网速标准、无人值守的全自动化的商务中心标准、确保客户信息安全的网络标准在内的中端酒店标准……从近几年酒店服务的不断创新与改进中不难看出,线下体验依然是酒店企业发展的王道。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