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400-915-1135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贵阳网站搭建)贵州网站建设,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吴承坤 贵州是长江上游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土面积的65.7%属于长江流域,88个县市区有69个属于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肩负着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责任使命。十年来,贵州省积极利用生态优势、深入挖掘生态潜力、着力激发生态活力,共同建设生态文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始终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构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全力筑牢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着力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穿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卓著,绿色发展相得益彰,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地区的发展新路。

高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中央、国务院就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在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制度创新上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框架下取得了重要进展。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同意将贵州省纳入长江经济带范围,为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始终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批复贵州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贵州省成为全国第二个以省为单位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区。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始终把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作为工作重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高度融合;2016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相关工作,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书记、省长亲自部署、亲自推动,贵州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全力争取。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中办发〔2016〕58号),明确将贵州省与福建省、江西省列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017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中办发〔2017〕57号),贵州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从此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建机制定措施出成果

贵州始终牢记嘱托,最高共识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全力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贵州落地落实,建立了有效的推进机制,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措施。

完善绿色制度。成立以省委书记、省长为双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和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召开党代会、全会以及全省工作推进会等高规格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出台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形成了以大生态战略行动为基本方略,“五个绿色”为基本路径,“五个结合”为重要支撑,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人大政协监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建设新格局。将试验区八个方面32项重点任务、34项重点制度成果逐项落实,形成清晰的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制定试验区年度工作要点和改革任务清单,构建起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处理问题的长效机制。试验区34项核心制度成果全面完成,13个方面、30项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经验,对完善国家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筑牢绿色屏障。加强区域合作,联合渝川滇三省(市)建立了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共同解决区域合作重大问题。建立生态环境约束机制,印发《贵州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试行)》,确保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推动赤水河、乌江、沅江等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印发实施《贵州省协同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工作方案》《贵州省深化乌江流域生态保护专项行动方案》等,努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理念生动实践的样板典范,赤水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赤水河贵州省段荣获“中国好水”优质水源称号。深入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化工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和尾矿库污染治理“4+1”工程建设,全面推动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率先出台生态扶贫专项制度,实施单株碳汇精准扶贫试点等生态扶贫十大工程,推动“大生态”与“大扶贫”互促共进。

发展绿色经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选取遵义市赤水市、毕节市大方县、铜仁市江口县、黔东南州雷山县、黔南州都匀市5个县(市)为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依托试点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新路径,推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体系。选取黔西南州和观山湖区、仁怀市、钟山区、西秀区、金沙县、沿河县、雷山县、都匀市为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协同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绿色新动能新经济培育力度,出台发展生态利用型、环境治理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绿色经济“四型”产业的制度措施,连续五年发布大生态工程包,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创新绿色评价考核机制,对9个市州党委、政府开展年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

建造绿色家园。颁布实施《贵州省节约能源条例》,开展节能宣传周、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节能自愿承诺等工作,增强全民节约意识,评选10个贵州省绿色经济“四型产业”示范项目,全省4户企业获得国家节能自愿承诺单位称号,“十三五”期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4.3%,超过目标任务10.3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前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争取并推进贵州省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市(县)、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国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建设,十年来国字号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数量翻了两番,达到23个。强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县级以上城市实现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分别为达到96.5%和97.5%。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强力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设市城市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比重达63%。

培育绿色文化。连续成功举办十一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论坛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地位日益提升,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的作用不断凸显,已成为向国际社会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和加强国际间生态文明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向世界响亮发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将每年6月18日定为“贵州生态日”,连续五年举办生态日活动,五级干部植树增绿、五级河长巡河护绿成为常态。创办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网站,创刊全国第一本生态文明综合性政经评论类刊物《生态文明新时代》,出版生态文明画册,撰写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探索实践书籍,打造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专业宣传平台。表彰“十大生态护林员”“十大环保卫士”“十大生态环保志愿者”,宣传榜样力量。

十年来,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步履坚定、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从2010年的40.52%提高到2020年的61.5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从2010年的1.14吨标准煤/万元降低到2020年的0.67吨标准煤/万元,城市污水处理率从2010年的74.8%提高到2020年的96%,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2010年的45.4%提高到2020年的94.7%,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从2015年的97.6%提高到99.2%,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15年的33%提高到2020年的42%,公众对贵州生态环境满意度居全国第2位,全省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实现大幅提升,实现了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形成五大亮点及特色

建立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渝川滇黔四省(市)人民政府签署《关于建立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的协议》,研究协商破解区域发展难题,推进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产业创新协同发展、深化市场一体化建设、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动长江上游地区一体化发展,合力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经济增长极。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入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课题研究,“贵州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获2021年度中共贵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调研课题二等奖。发布《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DB52/T 1608—2021)和5个试点县(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报告,初步实现“绿水青山”价值可量化。

与大型央企合力推动长江大保护。推动贵州省人民政府与三峡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水环境综合治理、新能源开发、信息化与大数据平台建设、国有企业改革4个领域开展合作,目前合作项目共7个,项目总投资40亿元。积极争取将毕节市列为全国4个长江经济带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试点城市之一,推动贵州省与中节能环保集团在项目建设、投融资模式、技术支撑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与国开行签订《开发性金融助推贵州省长江大保护与绿色发展合作备忘录》,建立长江大保护及绿色发展项目库,协调国开行发放贷款1416.1亿元支持长江大保护。

建立绿色评价考核制度。抓住绿色发展的“牛鼻子”,用绿色发展理念衡量工作、指导行动,在全国率先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创新建立部门联动会商考评机制,按照“严考核、强实施、重问责”的要求,对各市(州)党委、政府开展“年度评价”“年度考核”。

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合作示范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是经中央批准,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健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运行机制,成立了以中外前政要、国际公约组织、国际组织负责人组成的国际咨询会,优化论坛运作机制,探索论坛成果转化机制,编制论坛十年发展规划。构建生态文明国际合作机制,建立与联合国环境署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机制,建立论坛国际议题合作伙伴和战略合作伙伴体系,形成了国内外120多所大学、700多家公司企业和200多家新闻媒体的交流网络,已成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合作伙伴。

举报/反馈

您的项目需求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