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田伯韬通讯员万晓琴记者唐叶
8月26日,在襄城区鼓楼公寓的阿凡达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艺术工作室里,总经理马燕飞和几个绘画老师正在准备泥塑、剪纸、布艺和陶艺等各种材料,为几天后培训课的开课做好准备。看着这个成立一年多的绘画室慢慢步入正轨,公司总经理马燕飞告诉记者:“我的创业路能走得这么顺利,多亏了这两年市里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今年,我申请了小微企业注册资本金补贴,也正在办理中。市里对大学生创业这么关注,让我今后更有信心了。”
支持有志者创业
“90后”大学生曾云,是谷城县十大创业女明星之一。她对记者说,她学习的专业是园林设计,2012年大学毕业后,她发现家乡谷城不仅生态环境美,创业环境也好,就决定回乡创业。创业初期,由于刚出校园,没有资金,她就找到谷城县就业局寻求帮助。后来在就业局的帮助下,获得了10万元无息贷款,建成了年出栏生猪1000多头的谷城五山正升生态养殖场。今年6月,谷城县就业局工作人员又告诉她一个好消息,大学生创业的相关补贴开始落实了。曾云说,她已经申请了创业一次性启动资金补助和生活补贴,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中。
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创业服务指导科科长徐娟告诉记者,今年5月13日起,我市《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来襄创业就业若干意见》中涉及的各项补贴资金开始兑现,截至目前,已为184名大学生申报各类创业补贴741.66万元,为142名大学生申报各类就业补贴289.44万元。
今年1至7月,全市共扶持11313人成功创业,完成年计划的75.4%;创业带动就业33405人,完成年计划的74%;创业培训6566人,完成年计划的101%。
徐娟告诉记者,下一步,人社部门将加快创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依托街道、社区完善创业人员实名制台账,建立创业人员和创业培训人员数据信息库;加强“创业在襄阳”网站模块开发与维护,实现业务办理、咨询服务“一网通”,把创业信息网络延伸到乡镇和社区(村组),加强创业政策、项目信息在手机上的发布,做好创业市场的供需对接;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依托各级就业训练中心,加快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步伐;加强创业实训软件开发和创业沙盘模拟配备,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力争到今年底,每个县(市)区及市直分别建成2个以上创业实训基地,打造面向社会的区域性公共实训中心。
做强三大平台保证企业用工
8月22日上午,在鄂西北人力资源市场的招聘展台前,不时有人驻足询问,发布用工信息的电子显示屏前,也聚集着三三两两的求职者。相比一个挨一个拥挤的招聘展台,前来应聘的人群显得有点冷清。
湖北江华机械有限公司招聘人员告诉记者,公司已经设置招聘台1个月了,但还是没有招满工人。现在应聘的人少,招聘的企业多,感觉招工比较难,昨天整整一天,只有一个人登记了求职信息。由于招不到人,公司有的岗位只能通过内部调整来满足。
和湖北江华机械有限公司有同样遭遇的企业还有不少。“公司需要大量懂汽修、会销售的综合性人才,招聘会上招不到,就只能通过进校园和在人才网上发布招聘信息招聘人才。”北京中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招聘人员告诉记者。
市劳动就业管理局职业介绍中心主任沙鸿介绍,今年以来,我市组织专项招聘活动116场,帮助2.46万名农村劳动者实现就业;组织320余家民营企业参加民营企业招聘会,帮助6300余名劳动者在民营企业实现就业;通过襄阳就业信息网平台、电子显示屏和触摸屏不间断发布用工信息3.5万余条。“8月中下旬,我市人社部门将开展全市城乡劳动力供给资源调查、企业用工调查、劳动者求职意向调查,找准用工难的症结,有的放矢地开展企业用工服务工作。”沙鸿告诉记者,下一步,人社部门将做强三大平台,提升服务企业能力。
做大做强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公共人才市场。按照园区企业发展需要布局设点,常年开展招聘、定期组织专项活动,发挥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企业用工主渠道作用。
做大做强公共就业网络招聘平台。依托湖北公共就业网,进一步健全网上招聘平台,加强高校、大中型企业、职业培训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求职者互联互通互动。
做大做强民营人力资源中介服务平台。支持和鼓励民营人力资源中介组织发展壮大,形成品牌。进一步激发民营中介组织的活力,发挥其在市场配置人力资源中的积极作用。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